(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每逢此时,关于读书的话题就会引发讨论。尤其在网络时代,如何从短视频屏幕前“拉回”读者,更是成为热议话题。
这是一个短视频爆红的时代,不管是恶搞、段子还是各类奇葩内容,都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我们的世界,占据了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94.8%。其中,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这一时长,相当于在正常阅读速度下,读70页书。
不过也有人认为,短视频与阅读并不冲突。此前就有报道,当下各种读书类短视频同样受到网友青睐,比如一位主推读书内容的博主,就在短视频平台将《百年孤独》《沙丘》等大部头名著变成几十集短视频连续剧,让更多人“读懂了经典”。
作家木心曾在《文学回忆录》中如是写道,“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读书类短视频的存在让书籍的知名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真正能从讲解中得到多少书籍要义呢?何况,一本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好书,其思想性、文学性、哲理性、思辨性等,远不是短短十多分钟的视频所能浓缩得了的。我们只有真正认真读完一本书,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收获,才算得上是有效阅读。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唯有真正地去打开书籍才能摆脱平庸的困扰,消除内心的空虚。对每一位读者来说,读书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那一丝墨香总会让人沉醉,那一篇文章总会让你茅塞顿开,甚至精神为之升华——这些从未改变过!(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