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眼瞅着要过年了,大家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资料图)
“阳康”们让三亚民宿老板一个月赚回三年亏损;18万一晚的酒店,有人连住了一个月。
还有不少人,窝在家里喝着饮料,突然被 天府可乐 马上就要破产刷了屏。
原来除了可口可乐和百事, 居然还有第三种选择?而且还是老国货?
虽然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还是感觉挺可惜。
“可乐中的天花板,巨好喝。”
“我还没喝过,它黄了。”
突如其来的破产新闻,狠狠点燃了大家的怀旧情绪,用真金白银支持了一把。
天府可乐尝到了一夜登上“神坛”的滋味。
尽管董事长亲自辟谣,天府可乐活得好好的,但灭不了大家热情似火的“野性消费”。
因为乌龙而一炮而红,被大家疯狂扫货, 这几天的销量数据拉出来,天府可乐自己都被吓到了。
破产是假的,但这么多年走过的辛酸路,却是真的。
天府可乐终于有点子运气在身上了。
被100万人野性消费,
国宴饮料巨头翻身了
其实我们一直都有自己的可乐品牌,而且还不止一个。
当年崂山可乐、幸福可乐、汾煌可乐等,都是有头有脸的。
而天府可乐,一度是其中的 销量王者。
上周天府可乐“破产门”一出,它在天猫的销量就应声猛增了17倍。
虽然破产乌龙让大家发现哭错了坟,但“化悲痛为力量”,网友们疯狂扫货的势头,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隔天,董事长蒋林在直播间亲自带货,苦口婆心劝大家别囤货,以后还能喝得上。
谁知网友们一身“反骨”,愣是在他开播1小时内,将销量 暴拉了30倍。
超过100万网友 跑到直播间里,在线教董事长“做人”。
“我理性的选择不理性,一定要买。”
“天府可乐是纯正国货,比百事或可口可乐强多了!”
还有吃瓜群众直拍大腿,好家伙,当年野性消费鸿星尔克的那波人,又回来了!
从ICU病房直接到KTV,除了网友们怀旧之外, 天府可乐也暗戳戳地给自己营销了好几波。
破产传闻的当天中午,官微顺势发了一封公开信,除了辟谣还自卖自夸,最后整一出“情怀”,直接把公开信的格局拉到了外太空级别。
当天下午,一张天府可乐产品全家福照片闪亮登场,配上醒目的五个大字:我们好着呢。
一个小时后,趁着直播间“野性消费”高潮, 官微不仅搞了一波春节促销,还玩起了饥饿营销。
这个官微还是玩网络梗的好手,自黑是“破产”可乐,网感十足,最后还不忘推荐一下自家的新品。
天府可乐还联手淘宝直播,表示要独宠一位网友,免费送一吨可乐,激动的网友在评论区集体“吨吨吨”。
不得不说,天府可乐是个营销鬼才,剥洋葱一样,把负面事件反转成了品牌营销,最后 流量和销售额都有了。
天府可乐是懂营销的,不仅自己卖爆了,还带动其他几家可乐也大卖。
有网友把天府可乐、崂山可乐、敦煌可乐轮番买了一遍, 还催促店铺赶紧开播。
被催着营业的几个本土品牌,搜索热度飙升了100%以上,火速挂出公告: 直播马上安排!
自己火了还能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的,天府可乐是第一个。
谁能想到,在年轻人眼里没什么存在感的天府可乐,以前竟是能 脚踹可口可乐,拳揍百事的国饮“猛男”呢?
最硬核的民族“猛男”:
猛揍可口和百事
在中国饮料史上,有两家老国货,曾经把可口可乐和百事按在地上狂揍。
第一个吊打过“洋两乐”的,就是天府可乐。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百事和可口在中国,还是水土不服的外来和尚。
1984年,天府可乐成为唯一被肯定的“饮用型食品”, 连可口可乐的评分都比它低,其余全球六大可乐评分更是拉胯。
凭借独一份的优势,天府可乐第二年就出现在国宴上,和茅台平起平坐。
从那之后,天府可乐在全国供不应求,所有车间24小时三班倒生产,货车要从厂区门口排到一公里外。
那时候谁家要是办红白喜事,桌子上能放天府可乐的话,那就是最高档次了。
最猛的时候,天府可乐一年能卖出20多万吨汽水, 利税超7000万元。 连续8年独占国内75%的饮料市场,在大江南北有108家联营厂。
天府可乐甚至还攻入了可口和百事的腹地, 在美国世贸大厦设立了专卖店,日本风间株式会社主动请求代理,还远销英国、法国、俄罗斯。
1990年,天府可乐的营收一下子就是 三个小目标。
这么一块大“肥肉”, 没销路的可口和百事都想吃到嘴。
1994年,天府和百事成立了合资公司,百事答应帮助天府扩大生产,双方约定生产量各占一半。
百事则借着这次机会,迅速完成了在中国的低成本布局。
第一年,百事按照约定,老老实实生产天府可乐,但第二年就露出了真面目。
天府可乐的生产线被逐年压缩, 最后只剩1%-2%,产能都被用来生产百事可乐了。
最惨的时候,百事和天府的广告牌上,天府都不配有姓名。
不仅产品被雪藏,天府可乐的管理层也被辞退,员工被逐渐边缘化,近700人每年只能拿基本生活费。
最终天府可乐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到1%,连续亏损销声匿迹。
“结婚”12年, 天府可乐从国家大型企业,变成了重庆的市级“特困生”。
搜集了两年证据后,2008年,忍无可忍的天府可乐, 决定祭出“猛揍百事2.0”计划。
天府一口气连发7封律师函,要求归还商标和配方等,并索赔4个亿。
创始人李培全为了保住天府,到处奔走呼号;
当年研发过天府可乐秘方的老专家,特意将保存了几十年的资料证据,从台湾带回来;
月薪仅300元的天府老员工们,也站出来,全力支持李培全。
终于在2010年12月,天府可乐成功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复活大计开始提上日程。
饮料界的“鸿星尔克”:
想打仗,却有“汽”无力?
再次猛揍百事后,天府可乐在2016年高调复出。
离开太久,之前打下的江山被洗牌了好几次,江湖早就不是那个江湖。
百事和可口可乐,在这十多年里攻城略地,吞掉了92%的中国市场份额,大把大把的钞票塞进了兜里。
国产饮料们不仅头上顶着两座巨山,还要和其他国内对手激烈厮杀。
留给彼此喘息的空间,少得可怜。
更可怕的是,“洋两乐”讨中国消费者欢心的招数太多。搞联名、开脑洞、推出定制的中国版专属饮料……
因为它们知道,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
两家都是百年老字号,但在拿捏中国消费者上,打感情牌压根不在它们的考虑范围内。
而国内老品牌,似乎活得越久,越有一种涅槃重生的悲情色彩,越能为翻红添砖加瓦。
再次复出的天府可乐,手里的王炸仅剩一张——狂打情怀牌。
它在重庆商业区搭建复古小卖部,黑白电视机、永久自行车、卡带录音机,桌上的小人书……老物件应有尽有。
大家还能玩会小时候的跳房子,滚铁环,做广播体操锻炼下筋骨。
渴了累了,货架上的天府可乐,一伸手就能拿到,保证喝到爽。
噱头搞足了,天府可乐还推出了重庆限定款“雾都液话”,打出“不只是熟悉的味道”,直接勾起大家的馋虫和回忆。
复出第一年,天府可乐就进账4000万,产品一度卖到脱销。
但 情怀就像鸩酒,显然不能吃一辈子, 天府可乐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一消失就是近20年,老一辈人无法持续“用爱发电”来消费,90、00后对它基本闻所未闻。
这种不咸不淡的局面,让天府可乐成了“滞销特困生”,近几年的年产能还不到两亿,整体上还没赚到钱。
天府可乐要在销量上和“洋两乐”互掰手腕,三分天下,还需要继续埋头苦干。
其实,靠着打情怀牌复红的国货有很多。
从北冰洋复出,到鸿星尔克、蜂花、白象翻红等,因为“可怜”或者“卖惨”,被网友集体心疼。
直播间被挤炸,产品被卖爆,它们都尝到了一夜登上神坛,又被迅速遗忘,回归平淡的滋味。
情怀这张牌确实奏效,但没办法用得长久。
如果光靠一条腿走路,天府可乐很难逆袭。
结语:
仅靠怀旧情绪和野性消费,救不活老品牌。
国产汽水错过了最黄金的时候,现在很多老字号国产饮料,如天府可乐、山海关汽水等都选择再战。
情怀能掀起一时的热度,但保不住一生的“荣华富贵”。
等“情怀消费”过去了,老国货们想要从洋霸主嘴里把肉抠出来,必须要做出差异化产品,产品力和创新力才是硬核国货的本质。
天府可乐今后 想要第三次猛揍可口和百事, 拿回本属于自己的一切,踏踏实实做产品、做创新才是关键。
“成为王者,堕入深渊,绝地重生,满血复出”的剧本谁都爱看,但没哪个品牌,光靠怀旧就能被认可。
鸿星尔克们就是最好的例子,怀旧只能是一时的噱头,拳头硬不硬才是关键。
硬核的产品,击中消费者痛点的能力,是国货该具备的核心实力。
情怀不是万能药,想成为吃肉的头狮,底子得硬。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伍尔夫